# 变量的地址、指针 在程序中,我们的数据都有其存储的地址。在程序每次的实际运行过程中,变量在物理内存中的存储位置不尽相同。不过,我们仍能够在编程时,通过一定的语句,来取得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。 地址也是数据。存放地址所用的变量类型有一个特殊的名字,叫做「指针变量」,有时也简称做「指针」。 --- ## 指针变量的大小 指针变量的大小在不同环境下有差异。在 32 位机上,地址用 32 位二进制整数表示,因此一个指针的大小为 4 字节。而 64 位机上,地址用 64 位二进制整数表示,因此一个指针的大小就变成了 8 字节。 地址只是一个刻度一样的数据,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,「指针变量」也有不同的类型,比如,可以有 `int` 类型的指针变量,其中存储的地址(即指针变量存储的数值)对应一块大小为 32 位的空间的起始地址;有 `char` 类型的指针变量,其中存储的地址对应一块 8 位的空间的起始地址。 --- 事实上,用户也可以声明指向指针变量的指针变量。 假如用户自定义了一个结构体: ```cpp struct ThreeInt { int a; int b; int c; }; ``` 则 `ThreeInt` 类型的指针变量,对应着一块 3 × 32 = 96 bit 的空间。 --- ## 指针的声明与使用 C/C++ 中,指针变量的类型为类型名后加上一个星号 `*`。比如,`int` 类型的指针变量的类型名即为 `int*`。 我们可以使用 `&` 符号取得一个变量的地址。 要想访问指针变量地址所对应的空间(又称指针所 **指向** 的空间),需要对指针变量进行 **解引用**(dereference),使用 `*` 符号。 ```cpp int main() { int a = 123; // a: 123 int* pa = &a; *pa = 321; // a: 321 } ``` --- 对结构体变量也是类似。如果要访问指针指向的结构中的成员,需要先对指针进行解引用,再使用 `.` 成员关系运算符。不过,更推荐使用「箭头」运算符 `->` 这一更简便的写法。 ```cpp struct ThreeInt { int a; int b; int c; }; int main() { ThreeInt x{1, 2, 3}, y{6, 7, 8}; ThreeInt* px = &x; (*px) = y; // x: {6,7,8} (*px).a = 4; // x: {4,7,8} px->b = 5; // x: {4,5,8} } ``` --- ## 指针的偏移 指针变量也可以 **和整数** 进行加减操作。对于 `int` 型指针,每加 1(递增 1),其指向的地址偏移 32 位(即 4 个字节);若加 2,则指向的地址偏移 2 × 32 = 64 位。同理,对于 `char` 型指针,每次递增,其指向的地址偏移 8 位(即 1 个字节)。 --- ### 使用指针偏移访问数组 我们前面说过,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。而在 C/C++ 中,直接使用数组名,得到的是数组的起始地址。 ```cpp int main() { int a[3] = {1, 2, 3}; int* p = a; // p 指向 a[0] *p = 4; // a: [4, 2, 3] p = p + 1; // p 指向 a[1] *p = 5; // a: [4, 5, 3] p++; // p 指向 a[2] *p = 6; // a: [4, 5, 6] } ``` 当通过指针访问数组中的元素时,往往需要用到「指针的偏移」,换句话说,即通过一个基地址(数组起始的地址)加上偏移量来访问。 我们常用 `[]` 运算符来访问数组中某一指定偏移量处的元素。比如 `a[3]` 或者 `p[4]`。这种写法和对指针进行运算后再引用是等价的,即 `p[4]` 和 `*(p + 4)` 是等价的两种写法。 --- ## 空指针 在 C++11 之前,C++ 和 C 一样使用 `NULL` 宏表示空指针常量,C++ 中 `NULL` 的实现一般如下: ```cpp // C++11 前 #define NULL 0 ``` C 语言对 `NULL` 的定义 C 语言在 C23 前有两个 `NULL` 的定义,只有类型不同:一个是整型常量表达式,一个是转换为 `void *` 类型的常量表达式,但其值都为 0,编译器可任选一个实现。 空指针和整数 `0` 的混用在 C++ 中会导致许多问题,比如: ```cpp int f(int x); int f(int* p); ``` 在调用 `f(NULL)` 时,实际调用的函数的类型是 `int(int)` 而不是 `int(int *)`. --- `NULL` 在 C 语言中造成的问题 比起在 C++ 中,因为有两个定义,在 C 语言中 `NULL` 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:如果在一个传递可变参数的函数中,函数编写者想要接受一个指针,但是函数调用者传递了一个定义为整型的 `NULL`,则会造成未定义行为,因在函数内使用传入的可变参数时,要进行类型转换,而从整型到指针类型的转换是未定义行为。[^note1]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C++11 引入了 `nullptr` 关键字作为空指针常量。 C++ 规定 `nullptr` 可以隐式转换为任何指针类型,这种转换结果是该类型的空指针值。 `nullptr` 的类型为 `std::nullptr_t`, 称作空指针类型,可能的实现如下: ```cpp namespace std { typedef decltype(nullptr) nullptr_t; } ``` --- 另外,C++11 起 `NULL` 宏的实现也被修改为了: ```cpp // C++11 起 #define NULL nullptr ``` C 语言对空指针常量的改进 基于类似的原因,C23 也引入了 `nullptr` 作为空指针常量,同时引入了 `nullptr_t` 作为其类型[^note1]。 --- ## 指针的进阶使用 使用指针,使得程序编写者可以操作程序运行时中各处的数据,而不必局限于作用域。 --- ### 指针类型参数的使用 在 C/C++ 中,调用函数(过程)时使用的参数,均以拷贝的形式传入子过程中(引用除外,会在后续介绍)。默认情况下,函数仅能通过返回值,将结果返回到调用处。但是,如果某个函数希望修改其外部的数据,或者某个结构体/类的数据量较为庞大、不宜进行拷贝,这时,则可以通过向其传入外部数据的地址,便得以在其中访问甚至修改外部数据。 下面的 `my_swap` 方法,通过接收两个 `int` 型的指针,在函数中使用中间变量,完成对两个 `int` 型变量值的交换。 ```cpp void my_swap(int *a, int *b) { int t; t = *a; *a = *b; *b = t; } int main() { int a = 6, b = 10; my_swap(&a, &b); // 调用后,main 函数中 a 变量的值变为 10,b 变量的值变为 6 } ``` --- C++ 中引入了引用的概念,相对于指针来说,更易用,也更安全。详情可以参见 [C++:引用](./reference.md) 以及 [C 与 C++ 的区别:指针与引用](./cpp-other-langs.md#指针与引用)。 --- ### 动态实例化 除此之外,程序编写时往往会涉及到动态内存分配,即,程序会在运行时,向操作系统动态地申请或归还存放数据所需的内存。当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接口申请内存时,操作系统将返回程序所申请空间的地址。要使用这块空间,我们需要将这块空间的地址存储在指针变量中。 在 C++ 中,我们使用 `new` 运算符来获取一块内存,使用 `delete` 运算符释放某指针所指向的空间。 ```cpp int* p = new int(1234); /* ... */ delete p; ``` 上面的语句使用 `new` 运算符向操作系统申请了一块 `int` 大小的空间,将其中的值初始化为 1234,并声明了一个 `int` 型的指针 `p` 指向这块空间。 --- 同理,也可以使用 `new` 开辟新的对象: ```cpp class A { int a; public: A(int a_) : a(a_) {} }; int main() { A* p = new A(1234); /* ... */ delete p; } ``` 如上,「`new` 表达式」将尝试开辟一块对应大小的空间,并尝试在这块空间上构造这一对象,并返回这一空间的地址。 ```cpp struct ThreeInt { int a; int b; int c; }; int main() { ThreeInt* p = new ThreeInt{1, 2, 3}; /* ... */ delete p; } ``` --- 列表初始化 `{}` 运算符可以用来初始化没有构造函数的结构。除此之外,使用 `{}` 运算符可以使得变量的初始化形式变得统一。详见「[list initialization (since C++11)](https://en.cppreference.com/w/cpp/language/list_initialization)」。 需要注意,当使用 `new` 申请的内存不再使用时,需要使用 `delete` 释放这块空间。不能对一块内存释放两次或以上。而对空指针 `nullptr` 使用 `delete` 操作是合法的。 --- ### 动态创建数组 也可以使用 `new[]` 运算符创建数组,这时 `new[]` 运算符会返回数组的首地址,也就是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,我们可以用对应类型的指针存储这个地址。释放时,则需要使用 `delete[]` 运算符。 ```cpp size_t element_cnt = 5; int *p = new int[element_cnt]; delete[] p; ``` 数组中元素的存储是连续的,即 `p + 1` 指向的是 `p` 的后继元素。 --- ### 二维数组 在存放矩阵形式的数据时,可能会用到「二维数组」这样的数据类型。从语义上来讲,二维数组是一个数组的数组。而计算机内存可以视作一个很长的一维数组。要在计算机内存中存放一个二维数组,便有「连续」与否的说法。 所谓「连续」,即二维数组的任意一行(row)的末尾与下一行的起始,在物理地址上是毗邻的,换言之,整个二维数组可以视作一个一维数组;反之,则二者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。 对于「连续」的二维数组,可以仅使用一个循环,借由一个不断递增的指针即可遍历数组中的所有数据。而对于非连续的二维数组,由于每一行不连续,则需要先取得某一行首的地址,再访问这一行中的元素。 --- 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 这种按照「行(row)」存储数据的方式,称为行优先存储;相对的,也可以按照列(column)存储数据。由于计算机内存访问的特性,一般来说,访问连续的数据会得到更高的效率。因此,需要按照数据可能的使用方式,选择「行优先」或「列优先」的存储方式。 --- ### 动态创建二维数组 在 C/C++ 中,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下面这样的语句声明一个 N 行(row)M 列(column)的二维数组,其空间在物理上是连续的。 描述数组的维度 更通用的方式是使用第 n 维(dimension)的说法。对于「行优先」的存储形式,数组的第一维长度为 N,第二维长度为 M。 ```cpp int a[N][M]; ``` 这种声明方式要求 N 和 M 为在编译期即可确定的常量表达式。 在 C/C++ 中,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下标为 0,因此 `a[r][c]` 这样的式子代表二维数组 a 中第 r + 1 行的第 c + 1 个元素,我们也称这个元素的下标为 `(r,c)`。 --- 不过,实际使用中,(二维)数组的大小可能不是固定的,需要动态内存分配。 常见的方式是声明一个长度为 N × M 的 **一维数组**,并通过下标 `r * M + c` 访问二维数组中下标为 `(r, c)` 的元素。 ```cpp int* a = new int[N * M]; ```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二维数组是 **连续的**。 --- 数组在物理层面上的线性存储 实际上,数据在内存中都可以视作线性存放的,因此在一定的规则下,通过动态开辟一维数组的空间,即可在其上存储 n 维的数组。 此外,亦可以根据「数组的数组」这一概念来进行内存的获取与使用。对于一个存放的若干数组的数组,实际上为一个存放的若干数组的首地址的数组,也就是一个存放若干指针变量的数组。 我们需要一个变量来存放这个「数组的数组」的首地址——也就是一个指针的地址。这个变量便是一个「指向指针的指针」,有时也称作「二重指针」,如: ```cpp int** a = new int*[5]; ``` 接着,我们需要为每一个数组申请空间: ```cpp for (int i = 0; i < 5; i++) { a[i] = new int[5]; } ``` 至此,我们便完成了内存的获取。而对于这样获得的内存的释放,则需要进行一个逆向的操作:即先释放每一个数组,再释放存储这些数组首地址的数组,如: ```cpp for (int i = 0; i < 5; i++) { delete[] a[i]; } delete[] a; ``` 需要注意,这样获得的二维数组,不能保证其空间是连续的。 --- 还有一种方式,需要使用到「指向数组的指针」。 数组名和数组首元素地址的区别 我们之前说到,在 C/C++ 中,直接使用数组名,值等于数组首元素的地址。但是数组名表示的这一变量的类型实际上是整个数组,而非单个元素。 ```cpp int main() { int a[5] = {1, 2, 3, 4, 5}; } ``` 从概念上说,代码中标识符 `a` 的类型是 `int[5]`;从实际上来说,`a + 1` 所指向的地址相较于 `a` 指向的地址的偏移量为 5 个 `int` 型变量的长度。 ```cpp int main() { int(*a)[5] = new int[5][5]; int* p = a[2]; a[2][1] = 1; delete[] a; } ``` 这种方式获得到的也是连续的内存,但是可以直接使用 `a[n]` 的形式获得到数组的第 n + 1 行(row)的首地址,因此,使用 `a[r][c]` 的形式即可访问到下标为 `(r, c)` 的元素。 由于指向数组的指针也是一种确定的数据类型,因此除数组的第一维外,其他维度的长度均须为一个能在编译器确定的常量。不然,编译器将无法翻译如 `a[n]` 这样的表达式(`a` 为指向数组的指针)。 --- ## 指向函数的指针 关于函数的介绍请参见 [C++ 函数](./func.md) 章节。 简单地说,要调用一个函数,需要知晓该函数的参数类型、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,这些也统一称作接口类型。 可以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。有时候,若干个函数的接口类型是相同的,使用函数指针可以根据程序的运行 **动态地** 选择需要调用的函数。换句话说,可以在不修改一个函数的情况下,仅通过修改向其传入的参数(函数指针),使得该函数的行为发生变化。 假设我们有若干针对 `int` 类型的二元运算函数,则函数的参数为 2 个 `int`,返回值亦为 `int`。下边是一个使用了函数指针的例子: ```cpp #include
int (*binary_int_op)(int, int); int foo1(int a, int b) { return a * b + b; } int foo2(int a, int b) { return (a + b) * b; } int main() { int choice; std::cin >> choice; if (choice == 1) { binary_int_op = foo1; } else { binary_int_op = foo2; } int m, n; std::cin >> m >> n; std::cout << binary_int_op(m, n); } ``` --- `&`、`*` 和函数指针 在 C 语言中,诸如 `void (*p)() = foo;`、`void (*p)() = &foo;`、`void (*p)() = *foo;`、`void (*p)() = ***foo` 等写法的结果是一样的。 因为函数(如 `foo`)是能够被隐式转换为指向函数的指针的,因此 `void (*p)() = foo;` 的写法能够成立。 使用 `&` 运算符可以取得到对象的地址,这对函数也是成立的,因此 `void (*p)() = &foo;` 的写法仍然成立。 对函数指针使用 `*` 运算符可以取得指针指向的函数,而对于 `**foo` 这样的写法来说,`*foo` 得到的是 `foo` 这个函数,紧接着又被隐式转换为指向 `foo` 的指针。如此类推,`**foo` 得到的最终还是指向 `foo` 的函数指针;用户尽可以使用任意多的 `*`,结果也是一样的。 同理,在调用时使用类似 `(*p)()` 和 `p()` 的语句是一样的,可以省去 `*` 运算符。 --- 可以使用 `typedef` 关键字声明函数指针的类型。 ```cpp typedef int (*p_bi_int_op)(int, int); ```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之后使用 `p_bi_int_op` 这种类型,即指向「参数为 2 个 `int`,返回值亦为 `int`」的函数的指针。 可以通过使用 `std::function` 来更方便的引用函数。(未完待续) 使用函数指针,可以实现「回调函数」。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