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双端栈 --- ## 双端栈定义 双端栈是指将一个线性表的两端当做栈底分别进行入栈和出栈操作. 在顺序栈的共享技术中,最常用的就是两个栈共享,即双端栈。利用栈底位置不变,栈顶变化的特性。 --- 首先申请一个一维数组空间,$data[n]$,将两个栈的栈低分别放在数组的两端,分别是0和n-1,由于是栈顶动态变化的,这样可以形成互补,使得每个栈可用的最大空间与需求有关,由此可见,两个共享栈比两个栈分别申请 $n/2$ 的空间利用率高。 ![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](http://39.99.183.126:8888/file/2/20191213153339745.png) --- ### 二、双端栈的实现 双端栈的实现,同样实现的是栈的接口即可; #### 首先,创建一个栈 --- #### 获取栈中所以元素的个数 --- #### 判断栈是否为空 --- #### 进栈 ![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](http://39.99.183.126:8888/file/2/20191215102730633.gif) --- #### 弹栈 ![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](http://39.99.183.126:8888/file/2/20191215102821569.gif) --- #### 获取栈顶元素 --- #### 清空栈 --- # 双端队列 --- ## 引入 队列(queue)是一种具有「先进入队列的元素一定先出队列」性质的表。由于该性质,队列通常也被称为先进先出(first in first out)表,简称 FIFO 表。 --- ## 双栈模拟队列 还有一种冷门的方法是使用两个 [栈](./stack.md) 来模拟一个队列。 这种方法使用两个栈 F, S 模拟一个队列,其中 F 是队尾的栈,S 代表队首的栈,支持 push(在队尾插入),pop(在队首弹出)操作: - push:插入到栈 F 中。 - pop:如果 S 非空,让 S 弹栈;否则把 F 的元素倒过来压到 S 中(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弹出插入,做完后是首尾颠倒的),然后再让 S 弹栈。 容易证明,每个元素只会进入/转移/弹出一次,均摊复杂度 $O(1)$。 --- ## C++ STL 中的队列 C++ 在 STL 中提供了一个容器 `std::queue`,使用前需要先引入 `
` 头文件。 "STL 中对 `queue` 的定义 " ```cpp // clang-format off template< class T, class Container = std::deque
> class queue; ``` --- `T` 为 queue 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。 `Container` 为用于存储元素的底层容器类型。这个容器必须提供通常语义的下列函数: - `back()` - `front()` - `push_back()` - `pop_front()` STL 容器 `std::deque` 和 `std::list` 满足这些要求。如果不指定,则默认使用 `std::deque` 作为底层容器。 --- STL 中的 `queue` 容器提供了一众成员函数以供调用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 - 元素访问 - `q.front()` 返回队首元素 - `q.back()` 返回队尾元素 - 修改 - `q.push()` 在队尾插入元素 - `q.pop()` 弹出队首元素 - 容量 - `q.empty()` 队列是否为空 - `q.size()` 返回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--- 此外,`queue` 还提供了一些运算符。较为常用的是使用赋值运算符 `=` 为 `queue` 赋值,示例: ```cpp std::queue
q1, q2; // 向 q1 的队尾插入 1 q1.push(1); // 将 q1 赋值给 q2 q2 = q1; // 输出 q2 的队首元素 std::cout << q2.front() << std::endl; // 输出: 1 ``` --- ## 特殊队列 ### 双端队列 双端队列是指一个可以在队首/队尾插入或删除元素的队列。相当于是栈与队列功能的结合。具体地,双端队列支持的操作有 4 个: - 在队首插入一个元素 - 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 - 在队首删除一个元素 - 在队尾删除一个元素 数组模拟双端队列的方式与普通队列相同。 --- #### C++ STL 中的双端队列 C++ 在 STL 中也提供了一个容器 `std::deque`,使用前需要先引入 `
` 头文件。 "STL 中对 `deque` 的定义 " ```cpp // clang-format off template< class T, class Allocator = std::allocator
> class deque; ``` `T` 为 deque 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。 `Allocator` 为分配器,此处不做过多说明,一般保持默认即可。 --- STL 中的 `deque` 容器提供了一众成员函数以供调用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 - 元素访问 - `q.front()` 返回队首元素 - `q.back()` 返回队尾元素 - 修改 - `q.push_back()` 在队尾插入元素 - `q.pop_back()` 弹出队尾元素 - `q.push_front()` 在队首插入元素 - `q.pop_front()` 弹出队首元素 - `q.insert()` 在指定位置前插入元素(传入迭代器和元素) - `q.erase()`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(传入迭代器) - 容量 - `q.empty()` 队列是否为空 - `q.size()` 返回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--- 此外,`deque` 还提供了一些运算符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 - 使用赋值运算符 `=` 为 `deque` 赋值,类似 `queue`。 - 使用 `[]` 访问元素,类似 `vector`。 `
` 头文件中还提供了优先队列 `std::priority_queue`,因其与 [堆](./heap.md) 更为相似,在此不作过多介绍。 --- ### 循环队列 使用数组模拟队列会导致一个问题:随着时间的推移,整个队列会向数组的尾部移动,一旦到达数组的最末端,即使数组的前端还有空闲位置,再进行入队操作也会导致溢出(这种数组里实际有空闲位置而发生了上溢的现象被称为「假溢出」)。 解决假溢出的办法是采用循环的方式来组织存放队列元素的数组,即将数组下标为 0 的位置看做是最后一个位置的后继。(数组下标为 `x` 的元素,它的后继为 `(x + 1) % SIZE`)。这样就形成了循环队列。 --- ## 例题 "[LOJ6515「雅礼集训 2018 Day10」贪玩蓝月](https://loj.ac/problem/6515)" 一个双端队列(deque),m 个事件: 1. 在前端插入 (w,v) 2. 在后端插入 (w,v) 3. 删除前端的二元组 4. 删除后端的二元组 5. 给定 l,r,在当前 deque 中选择一个子集 S 使得 $\sum_{(w,v)\in S}w\bmod p\in[l,r]$,且最大化 $\sum_{(w,v)\in S}v$. $m\leq 5\times 10^4,p\leq 500$. --- "解题思路" 每个二元组是有一段存活时间的,因此对时间建立线段树,每个二元组做 log 个存活标记。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每个询问,求其到根节点的路径上的标记的一个最优子集。显然这个可以 DP 做。$f[S,j]$ 表示选择集合 S 中的物品余数为 j 的最大价值。(其实实现的时侯是有序的,直接 f\[i,j] 做) 一共有 $O(m\log m)$ 个标记,因此这么做的话复杂度是 $O(mp\log m)$ 的。 --- *** 这是一个在线算法比离线算法快的神奇题目。而且还比离线的好写。 上述离线算法其实是略微小题大做的,因为如果把题目的 deque 改成直接维护一个集合的话(即随机删除集合内元素),那么离线算法同样适用。既然是 deque,不妨在数据结构上做点文章。 --- *** 如果题目中维护的数据结构是一个栈呢? 直接 DP 即可。$f[i,j]$ 表示前 i 个二元组,余数为 j 时的最大价值。 $$ f[i,j]=\max(f[i-1,j],f[i-1,(j-w_i)\bmod p]+v_i) $$ 妥妥的背包啊。 删除的时侯直接指针前移即可。这样做的复杂度是 $O(mp)$ 的。 *** 如果题目中维护的数据结构是队列? 有一种操作叫双栈模拟队列。这就是这个东西的用武之地。因为用栈是可以轻松维护 DP 过程的,而双栈模拟队列的复杂度是均摊 $O(1)$ 的,因此,复杂度仍是 $O(mp)$。 *** 回到原题,那么 Deque 怎么做? 类比推理,我们尝试用栈模拟双端队列,于是似乎把维护队列的方法扩展一下就可以了。但如果每次是全部转移栈中的元素的话,单次操作复杂度很容易退化为 $O(m)$。 于是乎,神仙的想一想,我们可以丢一半过去啊。 这样的复杂度其实均摊下来仍是常数级别。具体地说,丢一半指的是把一个栈靠近栈底的一半倒过来丢到另一个栈中。也就是说要手写栈以支持这样的操作。 *** 似乎可以用 [势能分析法](https://yhx-12243.github.io/OI-transit/records/cf601E.html) 证明。其实本蒟蒻有一个很仙的想法。我们考虑这个双栈结构的整体复杂度。m 个事件,我们希望尽可能增加这个结构的复杂度。 首先,如果全是插入操作的话显然是严格 $\Theta(m)$ 的,因为插入的复杂度是 $O(1)$ 的。 「丢一半」操作是在什么时侯触发的?当某一个栈为空又要求删除元素的时侯。设另一个栈的元素个数是 $O(k)$,那么丢一半的复杂度就是 $O(k)\geq O(1)$ 的。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增加「丢一半」操作的次数。 为了增加丢一半的操作次数,必然需要不断删元素直到某一个栈为空。由于插入操作对增加复杂度是无意义的,因此我们不考虑插入操作。初始时有 m 个元素,假设全在一个栈中。则第一次丢一半的复杂度是 $O(m)$ 的。然后两个栈就各有 $\frac{m}{2}$ 个元素。这时就需要 $O(\frac{m}{2})$ 删除其中一个栈,然后就又可以触发一次复杂度为 $O(\frac{m}{2})$ 的丢一半操作…… 考虑这样做的总复杂度。 $$ T(m)=2\cdot O(m)+T\left(\frac{m}{2}\right) $$ 解得 $T(m)=O(m)$。 于是,总复杂度仍是 $O(mp)$。 *** 在询问的时侯,我们要处理的应该是「在两个栈中选若干个元素的最大价值」的问题。因此要对栈顶的 DP 值做查询,即两个 $f,g$ 对于询问 \[l,r] 的最大价值: $$ \max_{0\leq i